top of page

​診所特色針灸法

針灸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中醫治療方法,有著千年以上的發展歷史。隨著不同時期的醫療需求和技術進步,針灸療法也不斷創新,衍生出各種特殊的針灸法。與傳統針灸相比,這些特色針灸技術往往能更好地針對某些特定的症狀和病症,發揮出更強的治療效果。

信健中醫診所何醫師 擅長運用各種特色針灸技術,為病人量身訂做最合適的針灸療程。憑著豐富的臨床經驗,何醫師能準確分析病情,選擇最適合病人的針法,務求達到最佳療效。除了傳統十四經穴針灸,他熟悉多種特色針灸手法,包括浮針、筋針、腹針還有醒腦開竅針等。每種針灸法都有其獨特的手法和治療目標,能有效緩解不同的症狀,以下稍作簡介:

 

十四經穴針灸:
十四經穴是指中醫學中自《黃帝內經》起中記載的十二正經加上任督二脈上的經穴。醫師通過針具刺激經穴來調節人體經絡臟腑陰陽平衡,用於治療各種疾病和調理身體。此針法歷史最為悠久,應用層面十分廣泛,所以是中醫最常用的針法。


浮針:
浮針的特色是效果快速明顯,經過數分鐘的治療後即可緩解疼痛。過程安全而且疼痛不明顯,廣受痛症病患歡迎。

這是由符仲華博士於1996年發明的特殊針法。不同於傳統毫針,浮針是以接近水平的角度針入皮下,藉由掃散皮下疏鬆結締組織,解除緊繃的筋膜,讓受傷缺血缺氧的筋膜和肌肉獲得紓解,從而立即舒緩疼痛。但是浮針的適應症相對十四經穴針灸狹窄,暫時只適用於因肌肉生病產生的疼痛或一些肌肉緊繃引起的內科疾病。


筋針:
筋針安全微痛,止痛即時見效,亦不求針後酸麻脹痺之針感,適合害怕傳統針刺的病求診者。

這是由何醫師畢業的香港大學前教授劉農虞開創的一種特殊針法,建基於《黃帝內經》的經筋理論之上。根據他本人之論述,筋針是「在經筋理論的指導下選取“以痛為輸〞之筋穴,淺刺皮下,激發衛氣,無感得氣,舒筋散津,從而速治的筋性痹病,筋性腔病和瞙筋性竅病的一種獨特的針刺療法。」臨床上,筋針不但對各種軟組織損傷有即時止痛效果,也對各種臟腑甚至五官疾病也有治療作用。


腹針:
腹針療法以神闕調控系統為核心,通過腹部針刺調節臟腑、經絡以治療全身疾病的針刺療法。

此療法既通過調節局部經氣,以行氣、散瘀、降火、化濕而止痛;又能調理臟腑氣血而達到治病根的目的。臨牀主要適用於神經系統和運動系統疾病,尤其適合於軀體痛類疾症,如頸、腰腿痛等;對治療眩暈等內科疾病也常有效果。同時,腹針亦可作為各種慢性病的協同治療手段。然而,一般急腹症、肝脾腫大引起的腹部靜脈曲張、腹腔內腫瘤並廣泛轉移、婦女懷孕等情況便不宜接受腹針治療。


石氏醒腦開竅針:
石氏醒腦開竅針法是針對中風病開發的一種特色針法,由國醫大師石學敏教授創立。

中醫學認為中風的基本病機為瘀血、肝風、痰濁等病理因素蒙蔽腦竅,導致竅閉神匿,神不導氣而致。 此針法能醒腦、醒神、調神,於現代醫學來說就是保存最大量的腦細胞,使萎縮變性的細胞恢覆正常的形態結構,保證組織存活,並增強日漸衰弱的腦生物電活動,使其能發出正確的神經信號,從而恢復中風患者的各種功能。


 

Faithmed Chinese Medicine Clinic Address

 Unit 2203 of 22/F, Metroplaza Tower 2, 223 Hing Fong Rd, Kwai Fong

©2025 by 信健(國際)中醫藥有限公司 
​最後更新日期:2025年4月9日

  • Instagram
bottom of page